工作总结398 >地图 >综合分类 >

祝酒歌歌词

最新祝酒歌歌词(汇编四篇)

时间:2025-04-15 作者:工作总结398

相关推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祝酒歌歌词 篇1

摘 要:当下,流行音乐的发展蒸蒸日上,已逐渐成为学生的偏爱。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选择性地把流行音乐与课堂教学恰如其分地结合,辅以通俗易懂的诠释,这样流行音乐也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关键词:流行音乐 课堂教学 运用 素养

大部分学生已把流行音乐等同于“音乐”。为了给音乐课堂教学添资增彩,我们课题组将一些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点的流行歌曲引入了课堂。然而时下流行音乐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使学生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呢?又如何使学生吸取流行音乐之营养,使之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流行音乐在课堂中的运用:

一、言传身教,正确筛选

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教师的言行举动能否吸引学生,并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感。假如教师能在课堂上唱上一首悦耳的流行歌或是演奏一首甜美的通俗钢琴曲,学生必为之而定神。此外这一举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仰慕感,进而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教师还要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将自己快乐的情绪通过语言媒介传染给学生。诙谐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要毫不吝惜地展现给学生。教师唯有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只有学生喜欢我们的音乐课了,我们的音乐教学才能有好的成效。再者,教师所选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流行音乐”并不等于“流行歌曲”,它的范畴更广,囊括了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教师在教学中甚至还可以引进其他流行元素,例如街舞。学生对“流行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原本就兴味十足,但是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确保所选的教学内容精而优。动感十足的《龙的传人》、民族风格浓郁的《青花瓷》、《花田错》就是不错的选择。后两首虽为流行歌曲,但是它们的配器很有特色,乐曲大胆地使用了一些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教师不妨将这样的歌曲纳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欣赏兴趣,而且能激发他们满怀激情地去探究民族乐器的深层知识。再比如若要学唱或赏析京剧唱腔的曲调,我们可以引进信乐团的《北京一夜》;若要赏析云南风味的乐曲,我们可以播放郑均演唱的《灰姑娘》,这首曲子的前奏极富云南特色。

二、正确引导,正面学习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辨别。 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使得某些音乐作品日趋商品化,再加上音乐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张”,流行音乐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扑朔迷离。音乐教育要立足于这种新的形势,选择恰当的流行音乐进行正确的指导,否则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就难以达到了。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音乐,学生“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无形中就养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引流行歌曲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潮流,亦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带进课堂,以使学生接触各种风格迥异的流行音乐(民族、民谣、校园民谣、外国的流行音乐……)。这样不仅能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接触多元的音乐方式及信息,还能为他们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除此之外,还要落实好以下两点:首先,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其次,提升学生对流行歌曲的鉴赏能力。例如,我们学校有位学生倾慕歌星张靓颖,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的嗓音好,自从超级女生出道以来,一直是实力派的唱将,有‘海豚公主’的美称。她独一无二的好嗓音迅速征服了亿万歌迷的心,她唱的歌有的能让人在喧闹的城市中找到一个僻静的港湾,有的`又使人精神振奋,使人更热情地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每一人。”这名学生对张靓颖的歌曲感受深刻,见解独到,这一点我很欣赏。针对流行歌曲良莠不齐这一现象,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提升审美品位。

三、享受音乐,绝不盲从

新课程改革倡扬学生个性自由、以人为本,这更多地体现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需要。课堂上引进流行音乐,不但能满足学生的心理,揭开流行音乐的神秘面纱,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其分辨能力,使学生不致于陷入亚健康流行音乐之漩涡。要教会学生享受音乐并深入地去了解音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味,达到我们教音乐的目的。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这一途径,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书本上未涉及的知识,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因为一个音乐往往都会融入许多不同的创作特点及文化思想。但要教育学生不要盲目地追求大众流行的音乐,要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类型,树立正确的音乐观。许多流行音乐歌曲内容不适合中学生,大多数歌曲为情歌,也有些歌曲带有暴力倾向,若是沉迷于歌词内容,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整天听歌也会浪费他们学习的时间。学生在听流行音乐的同时要能够把握尺寸,在狂热过后找到自己的方向。

学生是多元的个体,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很执着,他们一旦喜欢上一样东西,你很难把他纠正过来,因此我们唯有去引导,去筛选,去把好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方法与尺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从流行音乐中吸取养分,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音乐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地引入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元素,相信学生会更加喜欢上音乐课,更加懂得欣赏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祝酒歌歌词 篇2

[摘要]中国的流行音乐从70年代末在中国起步至今,在社会环境、市场经济及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经过30多年发展,虽然在制作和市场上慢慢地成熟起来,但若将其放置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审视,其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征,以及接受欣赏其主体对情感生命的激荡、召唤、谐调和整合,所显现的在雅俗之间游弋最终合二而一,即“雅”“俗”文化特征便显露出来。

[关键词]流行音乐大众文化“雅”“俗”文化亚文化特征

一、从解放到迷茫—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

(一)风雨兼程—流行音乐30年回顾

中国的流行音乐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伴随电影工业的萌芽,流行音乐在产生之初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最终在昙花一现般的绚烂过后还是隐没在历史的刀光剑影之中。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流行音乐也如一颗在地下蛰伏多年的种子在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下终于破土发芽了。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流行音乐等人们所能见到的文艺形式,在发展最初大多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的产物,而流行音乐与生俱来的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在当时虽非“大逆不道”,却至少有些“难登大雅之堂”。因此,当中国的国门打开之后,伴随政治、经济、文化的开放,人们的审美及娱乐消遣需要便随之应运而生,邓丽君和刘文正等一批跨海而来的流行歌手,在短时间内迅速征服了当时的青年一代。

到了21世纪,由于科技、信息、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很多文艺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市场经济相伴并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在社会生活中,成为文化的载体和社会生活的镜子。我国流行音乐伴随着市场化的进程,逐步由最初的边缘地位趋于音乐消费的主流地位,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尤其在进人90年代以后,流行音乐借助着大众传媒的猛烈攻势迅速改变着中国社会音乐文化的格局。

(二)流行音乐现状

进人21世纪,流行音乐在内容上仍然以爱情为基本主题。随着音乐领域中娱乐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全面展开,爱情这个主题已经全面占领了流行音乐,大街小巷播放的流行歌曲有90%甚至更多都是表现爱情的。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对爱情有了新的理解,现代人追求的物质第一、世俗的欢娱和感观的享受,以及对“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认同并接受,使爱情与神圣、永恒、天长地久等精神上的超越都相去甚远。“在传统美学的视野中,只存在一个高高在上的精神世界,快感只有转化为美感才有价值或意义。Ci7cPizz)因此,个人的欲望世界只能处于匿名状态,它没有被公开呈现的充分理由。

而当爱情—这种被美化的欲望形式终于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口耳相传时,这不仅以为着借助于意识形态战略遏制、转移人的欲望的时代已然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平民主义美学时代的来临”。〔‘」这就不难理解,在这个思想和情感禁区不复存在的时代,爱情歌曲有近乎矫枉过正的发展的势头。因此,在流行歌曲中,这种被称为爱情的情感被压缩到了标准的模式中,成为了出售的商品,这样的爱情不可能使人们深刻,也不能丰富人们的心灵,被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爱情自然也就无所谓营养了。

二、深度模式的消失—流行音乐的特征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市场艺术,是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消费品,正因为如此,为了符合流行的模式和套路,它在制造的过程中就被取消了深度模式。在阿多诺的批判理论里,标准化和伪个性化不只是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当代流行音乐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阿多诺关于流行音乐的批判理论却仍然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已经深人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并成为大众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世界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全球掀起了消费主义狂潮,当代中国也已进入了准消费时代。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活动逐步地市场化、商业化与产业化,而在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背后,必然导致深度模式的消失。 流行音乐是伴随现代工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都市音乐,作为工业化社会文化现象之一的流行音乐自然摆脱不了现代工业文明打上的深刻烙印。流行音乐从创作、制作到生产、消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制作商、音乐人和歌手之间从一开始就发生了经济关系,这一点它同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具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包括歌手的包装、宣传等等一系列的环节,无不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可以说,流行音乐在市场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一个蕴涵巨大商业利润的文化产业。既然流行音乐是一种文化商品,就以获取最大商业利润为目的,因此,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就决定了它的消费特点,它以适应人们的消遣、娱乐的感性需要而发展,并不以思想性、现实性和社会性为主旨,这样,流行音乐的标准化和快餐性特征就显露无疑了。

在工业社会,流行音乐和其他商品一样,是在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当一首歌曲取得成功之后便会成为其他歌曲争相效仿的对象,创作技巧、类型、音乐元素等都成了被模仿的对象,直到最后具化为一种标准,所以模仿也是流行音乐的一个特点,并且是造成音乐结构标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3]

(二)流行音乐的亚文化特征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就其存在的观念层面讲,具有人类意识形态的属性,就其表现形态讲,属于意识形态的一种外化形式。由于它强调感官刺激功能、娱乐功能与消费功能,而淡化和抑制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因此,从流行音乐存在的普遍的意义讲,流行音乐无论是作为一种观念还是文化意识的载体,所反映出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流行音乐大多表现的都是“爱情”、“成长”等主题,这些均属于亚文化层,是属于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旋律、权威话语)反差较大的内容,在一些摇滚乐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宜提倡的反文化势态,这些与理想的追求,提倡崇高、奉献以及理性这类受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的社会本位价值追求背道而驰,却成为流行音乐主要的价值定位。而这些都被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初期的青少年视为流行音乐个性的表现,“然而这种个性化却只不过是‘一种赤裸裸的模式”,。“因为在阿多诺看来,听众被控制得越严格,他们能够注意到伪个性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P150)大众传媒的力量使得“流行”音乐源源不断地灌输进青少年的耳朵,他们只能被动地在既有的音乐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否则就无法在自己所处的亚文化中生活[4](P89)

从这种亚文化特征来看,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当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小,流行音乐的亚文化特征就越明显,反之,在一段时期,当社会主流音乐形态对青少年观念甚至流行音乐本身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时,这种亚文化特征便会消弱。所以,在各种流行音乐充斥青少年耳朵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利用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形式,向他们传达正确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流行音乐引领青少年适宜的音乐欣赏方向。

祝酒歌歌词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缤纷舞曲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彩的音乐作品,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难忘今宵》,这节课呢老师会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2、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

生:雷电、闪电……

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

二、感受欣赏

1、基础知识的介绍:

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

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

作品创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热烈欢愉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翩翩起舞,突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鼓和镲来分别象征雷鸣和闪电,用弹性的节奏和活跃的旋律象征热烈的舞会场景,给我们刻画出一个无比生动、形象的震撼画面

2:完整聆听音乐,整体感知音乐。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介绍,大家对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们想听这首乐曲吗?

生:想!

师:让我们完整地聆听音乐,请思考几个问题:

1)从大的范畴看,乐曲属于哪种音乐形式?

2)乐曲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3)乐曲中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乐会视频影像,学生聆听,然后逐一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完整欣赏了这首乐曲,它从大的范畴来看属于哪种音乐形式呢?

(管弦乐、交响乐……)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西洋管弦乐队演奏地西洋管弦乐,那么这首作品整体音乐风格是怎样的呢?(热烈地、欢快地……)

师:在作品当中同学们发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呢?(大鼓、镲、定音鼓……)

师:我们一一下出现了哪些打击乐器(展示视频的截图,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在音乐的进行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师:烘托音乐气氛;刻画音乐形象。

3:再次聆听音乐,分部深入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形式、风格等方面整体感知了这首作品,相信大家对作品已经建立了整体的认识,不过这还很肤浅,下面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进一步赏析作品的内部结

构组成和能够突出反映音乐感情刻画音乐形象的典型音乐主题。请边聆听边思考两个问题:

(作品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乐曲中有无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题?)

再次播放音乐会视频,让学生感受思考。

师: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作品可分成三个部分,它的第三个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们以前讲到的ABA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音乐上我们称为什么?(展示作品的结构图示)

生:再现三段式

2)、师:在刚才音乐中大家没有发现有相似的旋律呢?

师:我们会发现有几段旋律反复出现了好几次,那么这几个旋律就是作品的音乐主题,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刻画音乐形象。它们是音乐发展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这首作品里面的音乐主题。

在作品结构图的基础上依次感受视唱赏析四个音乐主题。

A、聆听感受A-a主题:请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跳跃、节奏富有弹性)

B、聆听感受A-b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分析,强烈下行的旋律伴着鼓和镲的撞击音响,象征雷雨的形象。

C、聆听感受-a主题:学生感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相对连贯、流程的旋律同鼓和镲的演奏形成听觉反差。

D、聆听感受B-b主题:装饰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诙谐、惬意。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几乎忘了周围的一切。

4:接龙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刚才我们赏析了作品当中的四个主题旋律,现在老师把同

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一个主题,老师会播放音乐片段,当出现各自音乐主题时就集体击掌,看哪一组表现更好。

5:最后一次完整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曲式结构的整体把握及四个典型音乐主题的听辨和赏析,想必已经对这四个主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还比较孤立、片面。下面我们就再一次完整地聆听一遍作品,让大家能把刚才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建立整体的、理性的认识。

再次播放乐曲并结合结构图形依次给学生展示全曲,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6:探究全曲各音乐要素的特点。

师:通过局部和整体地赏析,相信大家对作品的认识已经到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全曲在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各要素的特点。

生:四人一组小组讨论探究,然后请学生发言。

师:纠正

三、知识拓展;音乐实践。

1、教授波尔卡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全体学生充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老师教授三个简单的步伐。跳步、前后点地、剪刀步。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波尔卡原本是一种活泼、跳跃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学呢?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几个简单的波尔卡舞蹈步伐。

跳步——双手叉腰,类似于高抬腿,支撑脚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个八拍。

点地跳步——双手叉腰,侧前侧后分别点地,左右各四拍,支撑脚加上小跳步。

叠加跳步——双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叠加步。

2、创编表演活动。

让学生自由组合舞蹈动作,创编简短的舞蹈片段。

四、

生活中,音乐、舞蹈是最完美的结合体,今天我们不仅欣赏了《蓝色的探戈》这首音乐作品,练习了探戈节奏,部分同学也给我们展示了他们才艺,希望同学们都能做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祝酒歌歌词 篇4

教学内容:

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教学目标:

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教学重点:

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教学难点:

(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欣赏4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曲《祖国颂》。

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羽。

3、提问:

(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各段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各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音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号脉。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请听《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

(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烈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化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8、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9、请听《祖国颂》。

10、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同样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11、小结: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歌》自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祝酒歌歌词 篇5

教学目标:

1、能用优美、连贯、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分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典型节奏,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够自信地、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难点:歌曲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过程:

导入:

1、课前播放关于大海的图片,创设情境。

2、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乐,大家一起来听下,这是什么声音呢?(播放海浪的'音乐)

3、学生回答

师:是的,这是海浪的声音。有哪位同学见到过真正的大海?有没有亲自到海边玩过?你来描述一下你见到的大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大海的印象或到海边游玩的情景)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一望无边、无边无垠、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一碧万顷;表现大海宁静的: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海不扬波、碧海青天;表现大海气势的:海纳百川、汹涌澎湃、气吞山河、排山倒海、浊浪排空;

4、刚才同学们都讲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大海啊,故乡》

一起来欣赏这首《大海啊故乡》,在欣赏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wwW.g398.COM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由弱到强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三、作者介绍

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四、学唱歌曲

1、聆听音乐,根据歌曲的音乐情绪,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有什么特点。

2、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朴实、优美、回忆自己在海边生活经历。

第二段音区提高,充满激情,是情感的抒发,表达主人公对大海对故乡和妈妈浓厚真挚情感。

3、学生哼唱简谱,如视唱有困难可用lu模唱。

4、跟琴用“呜”和“啊”哼唱歌曲注意演唱情绪。

5、解决难点

(1)3/4121·76|533-|注意切分节奏的唱法。教师反复范唱,指导学生演唱。

(2)3/46541165|5--|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要做到准确清晰。“5--”的时值要唱足。

6、跟琴轻声唱歌词,注意力度的变化。(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朴素无华,富有叙事性;后两个乐句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切思念的感情。)

7、边划拍边唱全曲。

8、完整演唱歌曲。

五、英文学唱

1、请个别学生朗诵英语纠正个别字词。

2、齐读英语

3、填入英文演唱全曲。

六、学唱二声部

1、播放合唱《大海啊,故乡》

师:同学们,这种演唱形式是什么呢?

生:合唱

师:这是合唱的形式,中间还伴有领唱,今天老师也给这首歌配了二声部,我们一起来学习。

2、学唱二声部,跟琴练唱简谱。

3、模唱二声部旋律。

4、填入歌词唱二声部。

5、分声部,双声部练习歌曲。

6、完整练唱歌曲。

本文来源:http://www.g398.com/g/19029.html